close
S小學同學秀出自己收藏的石印(如下圖),刻寫著:「萬物靜觀皆自得」,
覺這話頗有道意,查其原文來自:
【秋日偶成】 宋・程顥
閒來無事不從容,睡覺東窗日已紅。
萬物靜觀皆自得,四時佳興與人同。
道通天地有形外,思入風雲變態中。
富貴不淫貧賤樂,男兒到此是豪雄。
自己的第一認知是:我們觀者自得,然網訊說如下:
有說:「世界上所有事物若仔細觀察,都能表現它的美與自然,而春夏秋冬的景觀變化,就和人與事一樣處處相互配合」
有說:「世间的万事万物,你只要静下心来用心观察,都会有所收获并得到乐趣;你也能和世人一样,享受着一年四季的不同兴味。」
有說:「靜靜的品觀萬物,都能有得於心。至於說一年四季裡,其它萬物也有和人一樣的好興致與感受,只是表現形式不同罷了。」
有說:「静观万物,都可以得到自然的乐趣,人们对一年四季中美妙风光的兴致都是一样的。」
愈看就愈不確定,似乎也可是「萬物」自得,又或是「觀者」和「萬物」都可自得,得四下問問了!得一些答覆如下:
蕭弟兄:觀者自得
老姊:萬物自得
老妹:兩方都自得
慶芳:「走出戶外,放眼望去,以平靜的心情欣賞萬物,發現所見一切無不各具特色,各顯其自在的樣貌與自得的神情。春夏秋冬四時,也都各有其美好風光與殊勝景觀,這些都要靠人去品味。」,所以我覺得:人因心靜 而怡然自得 也因此更深地看到萬物自在、自得的樣貌和神情!
至終,我仍覺兩方都自得!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