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回小排中聊到「品味」,說「品」,就是要像品茗一般,斯條慢理的,不是大口吃肉、大碗喝酒!想到品味和氣質的關連,在台灣街頭,外省人和本省人的氣質,差別頗顯明!總覺氣質是天生,品味是後天培養的,經歷、錢財和環境都是培養品味的要素,維基百科說到「氣質」和「品味」如下:

「氣質,中國哲學術語,最早源自於宋朝理學家,用來指稱人類先天的不同稟賦。這是宋明理學很重要的探討課題,張載認為,因為人類的天生稟賦(氣)不同,使得人類在出生時有不同的個性,但是這些不同的個性都可能因為後天的修養與閱讀而所有改變(變化氣質)。現代也用這個詞來作為稱讚語,用來讚美某個人(特別是女性)擁有一種獨特的個性。」

「作為美學、社會學、經濟學和人類學的概念,品味是一系列關於選擇和喜好的文化規律。人會依據其品味對不同的風格、禮貌、舉止、消費品和藝術品等有所區分、有所選擇。關於品味的社會研究聚焦於人類判斷何謂「美」、「好」和「對」的能力。」

請教了蕭弟兄:

「想聽聽你對品味和氣質的看法,覺得品味是可培養出來的,氣質則是天生的,也可培養嗎?二者是互補互成嗎?」

蕭弟兄回說:

「品味和气质,意思差不多,但使用時有区別。气质的对象比较高档次。」

「气质有内涵,由外及里,由里及外表现出來给人的感觉。品味主要是外在表现,如穿着打扮。」

如此說來,氣質(個性)是可因後天修養而改變,先天、後天比例又如何呢?教會裡弟兄曾教說,性格先天最多佔30%,所以也教導:「思想決定你的行為,行為決定你的習慣,習慣決定你的性格,性格決定你的命運。」

看看這篇怎麼說氣質:

 

氣質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sabelle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