音樂是生活的點綴,心懷的紓解,幾乎沒有人不愛它,古人吟詩唱詞,今人讀文歌曲的,不都是一種心靈的享受嗎!尋找家園》裡有一句話很有意思:「痛苦是一種毒素,唱歌有排毒的作用。」,人是淒苦時唱愁,快樂時歌歡?還是反之為之?人人都愛有喜樂的心,不愛有勞苦愁煩的攪擾,但為何悲劇或哀怨的歌曲總是比喜劇或歡歌來得刻骨銘心?

 

《戰爭與和平》中的有一段描寫羅斯托夫(Rostov)家的小兒子彼嘉Petya (女主角娜塔莎的弟弟)在戰場戰死的前一晚(或是死前的一刻,記不清了)深夜在萬籟俱寂的大地上,聽到了一首極美的天籟樂章,這種心靈的饗宴,能有幾人真正經歷過?臨到時會是甚麼樣的震撼?是寧靜超絕的空靈之美?還是箇無法承擔的感動?

 

『創世記421~22雅八的兄弟名叫猶八;他是一切彈琴吹簫之人的始祖。洗拉也生了土八該隱;他是打造各樣銅鐵利器的。這說明了,當人遠離神後,就發展出娛樂自己(音樂)和保護自己(武器)的生活文化!人的心靈內裡若是滿了神滿了喜樂時,會有另一種樂章會不再需要外來的音樂撫慰?因神是最美好的天籟

 

一首淒淒苦苦的「葬心」學著唱著似乎也滿心哀!倒像是在強說愁!哈!就如「少年不識愁滋味,愛上層樓。愛上層樓,為賦新詞強說愁。辛棄疾《醜奴兒》」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sabelle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